【新约纵览】_帖撒罗尼迦前书
帖撒罗尼迦前书综览
张西平牧师 编著
作者:保罗
日期:主后 51 年地点:哥林多
受信人:帖撒罗尼迦教会
目的:主再来之福音(信徒被提),是信徒最大的盼望。主旨:主的再来(教会的被提)。
钥节:「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,就应当谨守,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;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。」(帖前 5:8)
简介
帖撒罗尼迦前书是「呼唤儆醒」的书卷,主要是借着主再来、迎接教会的主题,向信徒提供解释、安慰及劝勉。
本书的内容着重二点:前 3 章,是保罗为他在帖撒罗尼迦的事工自辩,他称赞该教会的信徒,在大患难中仍有「信心的工夫」、「爱心的劳苦」,以及「盼望的忍耐」。保罗并表白他事奉的动机,以及对他们的关爱与代祷。第 4、5 章,则劝诫他们要成为圣洁、彼此相爱;并教导有关信徒复活、主再来、教会被提, 以此来劝慰他们。
在保罗 13 卷书信中,帖撒罗尼迦前、后书的「末世论」 最丰富,没有这两卷书,信徒对末世要发生的事情或次序,必仍在五里雾中。
特征
1. 亲切的,充满温柔和安慰的话语。
2. 书中有关「末世论」的启示是独特、丰富的,如死人复活、教会被提、主的日子等。
3. 每章皆以「主再来」作结(1:10,2:19,3:13,4:16~17,5:23)。
4. 本书全未引用旧约。
大纲
一、牧者的心(1~3 章)
A. 称赞他们的长进=1 章(1:3)
B. 向他们表白=2 章(2:5)
C. 因他们喜乐=3 章(3:9)
二、牧者的关心( 4~5 章)
A. 有关基督徒的生活=4 章上(4:3)
B. 有关基督的再临=4 章下(4:13~18)
C. 有关主的日子=5 章上(5:1~11)
D. 最后的劝勉=5 章下(5:12~28)
1. 帖撒罗尼迦城
历史背景
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一个主要城市,原名「温泉」,因它座落在温泉湾的附近。主前 315 年,马其顿王腓力的女婿卡山大(cassander)分得此城,把附近乡村的人口集中在此地,加以改建,并以其妻之名字(帖撒罗尼迦,亚历山大帝同父异母的妹妹)为名。
主前 168 年,马其顿为罗马所败,后成为罗马帝国之一省,而帖撒罗尼迦城被立为第二区的首都。主前 42 年,该撒奥古士督因帖城之效忠,而给予它「弗里敦」的地位和权力,即它的居民可以自治自管,(由「地方官」管理,参徒 17:6~8)。此城不仅是马其顿的行政中枢,也是个交通要塞,著名的行军大道伊格尼修大道(Eplatian Way)贯通此城,因此帖撒罗尼迦是东西两方的主要通道,商业发达。城内居民大部份乃是希腊人,但聚居于此的犹太人为数不少,故有会堂之出现;他们努力使人入教,因此该城有颇多「敬畏神」(进犹太教)之人。宗教方面, 帖撒罗尼迦居民以崇拜外邦鬼神为主。
2. 帖撒罗尼迦教会
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到达特罗亚,在那里接受「马其顿的呼声」,转到欧洲首站腓立比,并建立腓立比教会。后因不能多留,便来到相距一百哩外的帖撒罗尼迦城(徒 17:1)。一连三个安息日,保罗在会堂里宣讲耶稣是弥赛亚,归主的人不少,有耶孙、亚里达古及好些敬虔的希腊人、尊贵妇女等,这都是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基本成员,其中亚里达古后来成为保罗的助手之一(徒 27:2;西 4:10~11)。
保罗在帖撒罗尼迦逗留多久,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。一些学者认为,徒 17:2 的「一连三个安息日」即指保罗逗留在帖城的时间。但据帖前 2:9、腓 4:16 节的暗示,保罗停留在帖撒罗尼迦的时间,一定比徒 17:2 的三个星期更长。故此「一连三个安息日」一词,可能只是保罗开始在会堂中传道时间,其后还向外族人传道,前后停留的时间大约数月至半年。
3. 帖撒罗尼迦前书
据使徒行传 17 章记载,保罗似乎用耶孙之家为向外族人传福音的基地,成绩斐然,导致不信的犹太人嫉妒,并群起攻击保罗,将耶孙和其他信徒拉到官府。
后来保罗也因此被迫离开帖撒罗尼迦,前往四十哩外的庇哩亚。但反对者锲而不舍地追到庇哩亚,保罗只好逃到雅典,却把西拉、提摩太留在庇哩亚。不久,西拉、提摩太来到雅典找着保罗,保罗再打发提摩太回到帖撒罗尼迦(3:1~2)、西拉到马其顿(林后 1:19),自己则前往哥林多。保罗对帖撒罗尼迦这个新教会非常悬念,等提摩太回来,随即带来几项有关该教会的消息:(1)他们在主恩里的长进(帖前 1 章);(2)他们对保罗的误会(帖前 2 章);(3)他们对保罗教义的误解,尤其有关主再来之事(帖前 4~5 章)。因此保罗立刻回信(帖前 3:6~7),为自己和教义作进一步的解释。那时保罗、西拉、提摩太三人同在一起,时约主后 50~51 年。
简介
帖撒罗尼迦教会与保罗的关系良好,在使徒行传及书信中常提及此教会;保罗每次到马其顿,总会去帖城探望教会。
启语问安与祝愿(1:1)
保罗写信时,提及西拉及提摩太也在身旁一起同工,显然这三人一同有份于建立和牧养帖撒罗尼迦教会。他们写信给此教会,并言明 此教会是属父神及主耶稣基督的。
一、牧者的心(1~3 章)
A. 称赞他们的长进——诚心的感谢(1:2~10)
1. 感恩的话(1:2~3)
保罗向教会先发出忠诚的感谢,并提到他每逢祷告总为帖城信徒代求, 尤其是记念他们:(1)信心所做的工夫,(2)爱心所受的劳苦,(3)盼望所生的忍耐。信、望、爱排列在一起,是保罗书信喜用的方式;人因有信才工作,因有爱才愿劳苦,因有盼望才能忍耐。帖城信徒在这三方面有极佳的表现,为此,保罗不断地感谢神。
2. 真诚的赞许(1:4~10)信心的工夫
a. 信心的榜样(1:4~9)
接着,保罗赞许帖城信徒的好榜样、好行为。他在三方面指出赞许他们的理由:
(1)领受真道
因为他们接受了保罗所传的福音,而这福音产生效果是出于四因素:言语(福音的内涵)、权能(福音的能力)、圣灵(福音产生果效的促成者)、充足的信心(传递时听者的反应)。因为(从「并且」引申)他们是在患难中领受真道的。
(2)传扬主道
因为他们传扬主道,信主的见证便成为马其顿、亚该亚信徒的榜样, 并且他们的信心也在其他各处传开了。
(3)真诚归向神
附近信主的人,已经向保罗分享了帖城信徒得救的见证,他们确实地离弃偶像,归向又真又活的神。
b.活泼的盼望(1:10)
1 章 10 节首字有「并且」(中文漏译),帖城信徒对耶稣的降临(「降临」原文没有)带着清楚「等候的生活」。祂是救信徒脱离将来忿怒的主
(「将来的忿怒」本喻审判,此乃指对罪的审判,包括一段审判罪行的时期)。
B. 真诚向他们表白――保罗的自辩(2:1~3:13)
保罗离开帖城后,犹太人在帖城继续反对基督教,他们丑化保罗传福音的动机,说他只是推销宗教的异教徒、神棍,并诋毁保罗的名誉,说他迟迟不回帖城探望教会,是因他不关心信徒,只关心自己的名与利。故此他迫不得已自辩,而他的辩论似乎是成功的,因在帖后未见他续辩。
自辩一:传道时的态度(2:1~13)
1. 纯正的动机(2:l~8)
a.放胆传讲(2:1~2)
b. 单讨神喜悦(2:3~5)
c. 如母乳养(2:6~8)
2. 无私的劳苦(2:9~13)
a. 昼夜作工(2:9~10)
b. 如父待儿(2:ll~12)
c. 再度感恩(2:13)
自辩二:受迫离开(2:14~3:13)
1. 反对者的恶行(2:14~16)
论到那些迫害教会的犹太人,保罗列出他们七方面的恶行(2:15~16):
a. 杀死主耶稣和先知(指旧约的先知,排在主耶稣之后,是因耶稣比他们重要,参太 23:37)。
b. 又赶逐保罗和他的同工(徒 17:5~10)。
c. 他们不得神的喜悦。
d. 他们与众人为敌(「众人」泛指信徒)。
e. 不准保罗传道给外邦人(「不许」原文「阻挠」)。
f. 常充满自己的罪恶(指他们不自觉充满罪行)。
g. 神的忿怒大大临到他们身上(「到极处」也可译「至终」、「终于」)。
2. 计划的改变(2:17~3:13)
但无论回去与否,保罗都认定一件事,他们是他的盼望、喜乐、冠冕,因他们将来必在主再「来」(parousia 意「临到」,本指贵人到访,遇见盛大的欢迎仪式)时,能有分参与(中文译「站立得住」是补字)。
b. 打发提摩太前往(3:1~5)
3 章 1 节首字「为此」(中文漏译),保罗从帖城到庇哩亚,又转到雅典,在那里打发提摩太回帖城(徒 17:15~16,西拉也被派往马其顿)。为此,他便打发提摩太前往,查看他们的信心是否受那诱惑人的(指魔鬼)诱惑了,若是如此,他的劳苦便归于徒然。
提摩太前去的目的有三:
⑴坚固帖城信徒对神的信念。
⑵在信道的事上劝慰他们。
⑶免得他们被患难摇动。
c. 提摩太回来报告(3:6~10)
提摩太刚回来,带着三方面的好消息:帖城信徒的信心、爱心及对保罗的系念。这好消息消除了保罗的焦虑、思念,使他的心大得安慰、喜乐、感恩、振奋 (「就活了」)。他因此昼夜祈求,盼不久可再见他们, 补足他们信心不够之处(可能是指对神的认识不足,保罗以牧者的心肠表示关注)。
d. 不住关怀,昼夜代祷 (3:11~13)
本段是书中第一个祷愿(5:23 是第二段)。这祷愿分两部份:
(1) 神及主耶稣引领保罗能到帖城信徒那里。
(2) 帖城信徒彼此相爱,及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,好叫他们在主与众圣徒「回来」的时候,因心里坚固而成为圣洁,无可责备。
帖前 3:13 的众「圣徒」是指天使及信徒。圣经记载,主再来是与天使及信徒一起回来;惟一符合这两种身份的是「圣徒」(圣者)一字。
二、牧者的关心——教义与实践(4:1~5:28)
A. 有关基督徒的生活(4:1~12)
从此作者进入教义与实践的范围内,他先论实践(4:1~12),再论教义(4: 13~5:11),后回到实践(5:12~22)。
接下来,保罗就几个重要问题教导帖撒罗尼迦人。
1.基督徒的生活(4:1~12)
a.关于个人圣洁的生活(4:1~8)
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多出身异教背景,信主后,仍持守过去异教淫乱的生活习惯。故此保罗劝勉他们,成为圣洁后便当远避淫行,不要像不认识神的外邦人,因神的呼召原是为圣洁,不是为污秽。
接着,保罗用三个「因为」解释如何行讨神喜悦的事。原来讨神喜悦就是圣洁自守:
⑴「因为」(4:2 上,中文漏译)他们原晓得讨神的喜悦是主耶稣的命令。
⑵「因为」(4:3 上,中文漏译)神的旨意(与主的命令为平行句) 乃要信徒成为圣洁、远避淫行,用圣洁尊贵(两字中被「和」连贯,但只受一个「在」管理,故可译作「在尊贵的圣洁中」)保守身体不放纵情欲,不像外邦人那样。
不要(原文没有「一个人」)在这事上越分(意「超越界限」)和(中文漏译)「欺负」(意「损害」)教会中的肢体。原来信徒保守圣洁即不欺负其他肢体,因为信徒生命若不圣洁,就会落在占其他肢体便宜的陷阱里。这类行径,主必报应,所以千万不可胡来。
⑶「因为」(4:7 上,中文漏译)神呼召信徒不是要他们不洁,乃是为圣洁。所以凡「弃绝」(意「拒绝」)这命令的,其实不是拒绝人, 而是拒绝赐圣灵的神。因为圣灵是神的第二位格,感动人成为圣洁的。
b. 论弟兄的相爱(4:9~12)
保罗在他们当中时,已教训他们要彼此相爱,且要殷勤作工,互相帮补,实行彼此相爱的教训。
彼此相爱(4:9)、做安静人(4:10~12)乃是指「安分守己」,勿多管闲事(帖后 3:11~12),专心作自己的工,这不但给人勤奋的好名声,作好见证,自己也没有缺乏,不必仰仗别人。
B. 有关主的再临(4:13~18)
1. 复活的次序(4:13~15)
前论基督徒的实践,今论基督教的教义。保罗之前在他们中间所传有关主再来的信息,引起他们像不信之人那样的忧伤,因他们以为死了的人便无法领受主再来的福分。因此保罗在此向他们解释睡了之人,与还活着的人都有分参与主的再来,只是睡了之人必先复活。
有关已死的信徒(睡是死的讳称),保罗希望读者切勿忧伤,像没有指望的人(喻不信者)。原来,帖城的信徒以为只有活的信徒才会被提,若是如此,他们离世的亲友便无分了。于是保罗详加解释,他以两个「因为」作引字,他说:
a.「因为」(4:14 上首字,中文漏译)耶稣复活回到天上是铁定的事实, 那些死了的信徒(「在基督里」),神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「带来」(意「领来」)。
「一同带来」指耶稣把信徒带到地上来。因本处强调信徒在主再来时有分,而主再来的方向是向着地上的。
b.「因为」(4:15 上首字,中文漏译)照主的话告诉信徒一件事,即活着的信徒在主「降临」时,断不能在死去信徒之先(指复活)。换言之,死了的信徒,在主再来时必先复活,而活着的又如何?下文自有交代。
2. 论教会被提(4:16~18)
16 节首字「因为」解释上节的宣告,并加上教会被提的预言。
主必亲自从天「降临」(意「下降」),这行动响应旧约多处经文(赛 64: 1;诗 144:5;弥 l:3)。那时,有三个声音同时发出:呼叫的声音、天使长的声音、神号筒吹响的声音。
这三种声音,乃是三种不同的声音,一再加强其宣告的力量,因原文是用三个介系词(en)来导引的。这三种声音分别指出,神将给人足够的指示, 而且发出时会有惊天动地的事发生:
(1)在基督里死去的人(信徒)必先复活(4:16 下回应 4:15 的次序)。
(2)随后(「以后」、「然后」)还活着的信徒便与死去又复活的信徒一同被提到天上,在空中与主相遇,且与主永远同在。
「被提」意「抢出」、「抓住」、「强迫被拿去」,是被动语态,指一件本身不能成就的事,要靠外来力量才能达成。
「相遇」意「相会」、「迎接」,是专有名词,指一个显要人物进行官式访问时,城中首长会出来迎接,并陪同一起进城。
信徒与主相遇后,便随主回天家去,「所以」意「鉴此」、「为此」,信徒要以此互相劝慰。
C. 有关主的日子(5:1~11)
保罗论完主再来与教会被提的关系后,随即想到教会中恐有人不清楚主再来的时间,遂继续解释。
1. 主的日子的特征(5:1~3)
因保罗曾告诉他们(帖后 2:5),主再来的日子有二个特征:
a.像夜间的贼,随时来到。当人以为平安稳妥之时,「那时」(中文漏译)灾祸(意「灭亡」、「沉沦」)忽然「临到」(意「站在旁边」)。
b.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,绝不能逃脱。「产难」(分娩之痛)是旧约形容主再来的灾难时期(耶 30:6~7),新约亦以此形容词此时期(太 24:8;可 13: 8)。
有关「主的日子」这观念,来自旧约「耶和华的日子」(珥 2:31;赛 2:12; 摩 5:18;玛 3:2),那是神在末日施行审判、消灭邪恶、赐福义人、复兴万事的时候(珥 3:1、14、18)。在新约时代,教会承认耶稣是主,故此「耶和华的日子」一词,所带来的特征全数转在「主的日子」,(即「基督的日子」腓 1:6,2:16;「耶稣的日子」林后 1:14;彼后 3:10)这词上。这日子对信徒是「得赎的日子」(弗 4:30),对不信者是「羔羊忿怒的大日」(启 6:17)、「神全能者的大日」(启 16:14)、「审判日」(太 10:15,11:22、24;罗 2:5;彼后 2:9, 3:7;约一 4:17)。
2.因主再来的劝勉(5:4~11)
第 4 节的「弟兄们」(第十一次)提醒读者要留意下面的话;保罗将信与不信作一区分,以便更进一步地劝勉。
a.光明之子、得救盼望
保罗说信徒并非在黑暗里(喻对主再来之事非蒙在鼓里),对贼的来临毫无准备因应。「因为」(5:5 上,中文漏译)信徒是光明之子、白昼之子,不属黑夜、不属幽暗,「所以」信徒不要「睡觉」(意「沉睡」,喻灵性上的麻木,与 4:14、15 的「睡」字不同),总要儆醒谨守。接着,保罗用二个「因为」解释为何要儆醒谨守:
⑴「因为」正如人间常情,人是夜间睡,夜间醉;但信徒是属白昼的,故应当谨守(喻清醒),把信、望、爱分别当作护心镜及头盔,如穿军装般坚守岗位(信对神,望对己,爱对人)。
⑵「因为」神非预定信徒受刑,而是预定在主耶里得救。「预定」(意「放置」、
「指派」,在此处意「立定」、「定意」),喻信者皆免受刑,信者在主耶稣里皆可得救。而「受刑」(意「忿怒」,参 1:10,2:16)可指末世的审判时期,那是主再来前的时期及主再来时的审判,因世界末日灾难时期,将以主再来作为结束。
主替信徒死,所以无论是「醒着」、「睡着」,信徒都会与主一同复活;信徒应该藉此彼此劝慰,互相建立,正如他们现今所做的。
「醒着」与「睡着」是指哪类人?学者意见有二:
(a). 指帖前 4:15「活着」和「死去」的信徒。
(b). 指帖前 5:6~7 的「醒着」和「睡了」的人。故此,「醒」喻儆醒,「睡」喻不儆醒,因「睡」字与 4:15 节的「睡」不同,后者喻死亡,此处是喻灵性的麻木。本节说,儆醒与否都会与主同复活,因此信徒应当儆醒谨守,互相劝勉, 彼此建立,勿作胡涂人,羞愧见主。
保罗在此教导,当基督再来把祂的新妇(教会)提到空中的时候,死去信徒的身体将怎样复活。每个信徒死后,灵魂就实实在在地与主同在(参林后 5:5~9)。此处所说的就是死去信徒的灵与他们荣耀复活之身体的结合。届时还活着的信徒则要变化,得着他们荣耀的身体(参林前 15:35~54)。撒迦利亚书 14章和启示录 19 章都提到基督再来地上的情景。这教训对所有信徒都是极大的鼓舞。
D. 最后的勉励(5:12~28)
不少学者将 5 章 12~22 节,连接上文的 5 章 1~11 节;亦有人将之抽出, 使之成为独立的一段。此段重点是保罗结语前的临别劝勉。最后,保罗又给帖撒罗尼迦人一些额外的教导。
1. 论各项本分(5:12~22)
a.敬重治理教会者(5:12~13)
保罗再称读者为「弟兄们」(第十二次),要他们敬重、用爱心格外尊重在教会中劳苦的人、治理的人、劝诫的人(三个分词,一个冠词,指同一种人)。而信徒间也要彼此和睦,因信徒间的相互关系势必影响领袖的工作,此点毋庸置疑。
b. 如何待四类人(5:14)
本节原文以「弟兄们」(第十三次)领首,保罗继续劝诫他们,但此处的对象已脱离治理教会之人,而是以四人为主:
(1).不守规矩的人要警戒——「不守规矩」指懒惰不作工的人(4:11~12;帖后 3:6~12)。
(2). 灰心的人要勉励——灰心是对人、对环境、对前途丧志气馁的人,他们 极需勉励,才能继续前路。
(3). 软弱的人要扶助——软弱非指疾病,而是指灵性上的软弱,在对抗试探或其他方面极需扶助。
(4). 向众人要忍耐——以上三种是指教会内的人,本处可指教会外的人(固 然也包括信徒)。从主再来的大前提看,忍耐可助人,不必对人、对事过于斤斤计较,因为一切都会过去。
c.要与不要的事(5:15~22)
在繁琐的吩咐中,保罗有甚多吩咐(「要」与「禁止、不要」的)。作者从四面劝告教会:
(1)要谨慎,无论谁都不可以恶报恶。
(2)在彼此相待或待众人时,要追求良善。
(3)主为中心,行神旨意。
保罗在此劝勉信徒要常常喜乐;要不住地祷告;要凡事谢恩。因为「这」(指上文四点,非单只四点)是神的旨意。
(4)慎思明辨、凡事察验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(「的感动」为补字,原文无,本句可指「圣灵的功能」)。圣灵的工作常以火作借喻,故消灭是恰当的形容词, 指不要抑制灵的工作。
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。藐视先知的道,乃是抑制圣灵的工作。凡事要察验; 察验的后果,即善美的要持守、恶事勿做,这也是圣灵工作的彰显。
2. 祝福祷告(5:23~24)
结束前,保罗愿教会领受神的祝福,他的祝愿有二:
a.愿赐平安的神使信徒全然成圣(彻底成为圣洁的人)。
b.愿信徒灵、魂、体得蒙保守,在主耶稣「降临」时,全无可摘之处。他深信那呼召他们的神,必能成就他的祷愿。
3. 结语问安(5:25~28)
a.请求与代祷(5:25)
请求代祷是保罗在给教会的书卷中常作的结语,以期他的事奉有神的同在。
b.问安教会(5:26)
问安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。古代问安是亲嘴,对此,保罗提醒信徒务要圣洁。
c. 最后嘱咐(5:27)
「指着主嘱咐」即「发誓」或「郑重宣告」之意,乃是作者要他们当众宣读这封书信,给全教会的人听,使全教会都明白他的信札是给全教会的,而不是只给教会中的核心份子。保罗这样做,也是为了避免口传消息的错误。
d. 最后祝福(5:28)
最好的祝福是得着神的恩惠,这是保罗结语的心愿。
愿恩惠与教会同在,结语之颂与启语之颂( 1:1)前后一致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帖撒罗尼迦前书是一卷仰望、儆醒、等候的书信;因主再来的日子是随时
随地的,我们的儆醒与等候也是每时每刻的。在这悖谬的世代中,信徒惟一的盼望乃是「被提」,只有「被提」的盼望,才能催促我们在这末后的日子儆醒努力作工。
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在大患难中仍有信心的工夫,爱心的劳苦 ,盼望的忍耐,因主再来带来的信(1 章),因主再来带来的爱(2~3 章),以及因主再来带来的望(4~5 章)。
这样的见证是何等动人,然而我们处在太平盛世,丰足享受的日子中,却反将信心搁在一边,只爱世界,放纵私欲,沾染污秽,不爱主的再来,糊里糊涂过日子,使主伤痛,而致祂的再来只催促我们的被罚。但愿我们这些离弃偶像,归向真神的人,在信望爱方面都蒙主悦纳。
信徒要敬虔度日,随时都要为基督再来作好准备,藉以持守信心、勤勉到底、不断警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