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文峰 《中国教会史》第十课
第十课 1949 年以后的中国教会
经文:徒8:1 初期教会经历了圣灵降临的大复兴后,逼迫随之来临。
第一单元
一、教会大事记
1、 土地改革时期
1950 年,三自革新运动;起草《基督教宣言》,提出自治,自养,自传的三自方针。
1951 年4 月,成立了“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的筹备委员会”开始
接管教会办的一些医院、学校,一些教会的领袖也遭到了控诉。这个时期“三自会”
取代了“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”;
1950 年,西方宣教士开始撤离中国;
2、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
1954 年的7 月22 日到8 月6 日,召开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,成立“中国基督教
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”;
1955 年10 月,政府宣布三自会以外的任何基督教活动都属于非法的,教会正式被控
制,不参加三自的教会的领袖被捕;
1956 年,大部分的信徒转到地下,以家庭教会的形式聚会。
3、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
1958 年1 月到1959 年5 月,教牧人员被送到政治学习班、工厂、农村去参加政治劳
动,导致很多教会没有人牧养。三自教会开始组织联合崇拜,进行教会合并,比如上
海原来有两百多间教会,合并成为15 间; 1959 年,三自会完全控制了全国的教
会,并压缩在几个大城市里面的几间教会而已。
1960 年第二届基督教全国会议召开;
4、1961 年到1965 年─毛、刘两条路线的斗争时期
1961 年7 月30 日,《天风》批判儿童主日学。
5、1966 年开始文化大革命
1966 年8 月,红卫兵开始关闭所有的公开教会,烧圣经,烧属灵书籍,属于教会的大
浩劫时期。虽然是遭到禁止,但是农村的家庭教会却更加的兴盛;
1975 年1 月17 日,新宪法规定公民“有信仰宗教的自由,也有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
的自由“。
6、改革开放时期:宗教局开始恢复工作。
1979 年4 月9 日,宁波教会重新开放,成为文革以后第一间重新开放的教会;
1980 年10 月6 日到13 日,第三届基督教全国会议召开,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教会机
构“中国基督教协会”,以后基督教协会和三自会就合称两会,丁光训担任两会的会长;
1981 年,省级三自组织恢复工作;
1982 年,县级三自组织恢复工作;
1982 年9 月在北京的会议中,宗教局肯定了在云南三自会的一个三定政策:定片,定点,定人;
1985 年1 月,《中共问题数据双周》报导,中共内部传达了宗教的七个禁止:
第一、禁止家庭聚会;第二、禁止秘密祈祷;第三、禁止政治涉入;
第四、禁止跨县传道;第五、禁止跟外国教会秘密的联系;
第六、禁止私自转让圣经、书籍;第七、禁止私建教堂;
1985 年4 月19 日,爱德基金会在南京成立,后来成立了爱德印刷厂;
1986 年11 月,《天风》刊登了三自运动爱国委员会的章程,说明三自会的宗旨和目标:
第一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基督徒,热爱祖国,保卫和发展三自运动的成果;
第二、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;
第三、开展国际友好往来;
第四、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力量;
7、经济发展时期
1996 年12 月,丁光训辞去两会会长,但是仍担任金陵神学院院长;
1990 年后,中国兴起了“基督教热”。
二、从1949 年到现在六十年,影响中国宗教政策的四个主要因素:
1、官方正统思想,跟政府控制宗教的传统;
2、1920 年代知识分子的新文化运动,知识分子的宗教观;
3、马克思、列宁的宗教理论;
4、中国共产党的统战论,和毛泽东的矛盾论。
注:中国基督徒的人数。估计在公开教会的,约二千万人,家庭教会约五千万人,但无法确定。天主教约一千万人。
讨论:过去六十年来(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)中国大陆教会的发展,和第一世纪的初期教会,
有何相同之处?请从社会、语言、水陆交通、思想(信仰)、教会本质等多种角度分析。
第二单元 中国的家庭教会
一、优点
1、注重祷告;
2、渴慕真道,下功夫读圣经;
3、火热的传福音;
4、生活俭朴;
5、愿意做接待家庭,愿意全家都奉献给神;
6、有为主受苦,殉道的心志;
7、没有受来自教外的束缚,直接以耶稣基督为元首。
二、不足与危机
1、神学基础薄弱,同工传道人的训练水平不足;
2、文化知识水平较低;
3、教导和牧养跟不上,羊很多,牧人很少;
4、由于教导不足信徒生命的程度参差不齐;
5、教会组织管理不完善;
6、教会之间各自为政,彼此缺少合一;
7、超脱世俗,消极处世,脱离实际;
8、经济起飞后,信徒贪爱世俗。
9、海外教会带来的混乱。
三、展望
1、彼此相爱,取长补短;
2、加强圣经真理的教导,抵制异端邪说;
3、提高教会领袖的(素质)程度,建立青壮年的领袖群;
4、教会的经费来源,多向内看,少向外看,尽可能的自立,不要仰赖外来的支持;
5、注重文字事工,培养写作人才;
6、 提倡爱心关怀,关心社会;
7、 抓紧对青年基督徒的训练;
8、 尽可能的传福音给少数民族的地方;
9、 重视在大城市里的发展。
10、承担普世宣教的大使命。
讨论: 本课列举了过去家庭教会的七项优点。你认为当今你所参与的教会,在这七项优
点中,有哪几项仍然保持?
附录::神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信息
马可福音十六章24 节主耶稣说:“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
我”。 “走十字架道路”正是主耶稣所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中心信息。过去二千年来的普
世教会和五十年来中国教会都见证了这一信息。
这“十字架道路”在中国的处境中,是如何走的呢?
(1) “无论得时不得时”(《提后》四2)
五十年代起,教会渐受逼迫,许多传道人被控诉、监禁、劳改,信徒们只好自己在家中聚
会。十年文革时期,教会的外在聚会几乎全停止了,但仍有信徒聚集。文革后至今,宗教
政策时松时紧,但基督徒无论得时不得时,仍然聚会、传福音、事奉。因为教会是属灵生
命的有机体(organism),不是组织(organization);神的道不受教堂形式的限制,无论局
势如何,都会传开。
(2) “一粒麦子……结出许多子粒来”(《约》十二24)
正如第二世纪的教父特土良(Tertulian,160-240 年)所说“殉道者的血,是教会的种
子。”许多神仆及信徒都如麦子埋地死了,他们的生命见证却为福音禾田带来丰收的子
32
粒。
(3) “神拣选了世上软弱的”(《林前》一27-28)
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看似无能的能力(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),正是神彰显大能的方式
(《罗》一16)。使徒行传的教会是由一群“无知的小民”发起的,今日的家庭教会也靠
神的大能而非高言大智。
(4) 真实的敬拜(《约》四21-24)
神将西方宣教士来华后所建立的宗派、组织、活动完全拆毁,使中国教会简朴化;不以教
堂和节目为中心,而是以基督为中心,用心灵诚实敬拜主。
(5) 依靠圣灵与祷告(《徒》一8,《亚》四6)
一切事工的进展,和面对逼迫所需的智慧,全靠圣灵的能力和祷告的果效。